吾乡有阅儿童成长驿站清水湾社区站,是创新性地设立在清水湾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内部这使其服务定位天然聚焦于社区内的特殊儿童群体。驿站日常由一位专职站长负责整体运营管理,并创造性地吸纳了约8名残障儿童作为核心志愿者参与其中。驿站硬件设施规划清晰,图书借阅区与活动场地分区明确,为不同形式的阅读推广和互动体验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自2024年年底正式建馆运营以来,其服务成效面临显著挑战。驿站当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康复中心及周边的残障儿童,但观察发现,这部分孩子的整体阅读量普遍偏低,日常生活中也缺乏稳定、自主的阅读习惯,这使得激发其阅读兴趣成为首要任务。更深层次的困境在于馆藏资源的适配性。专门为残障儿童(尤其是考虑到其认知特点、阅读能力和兴趣偏好)设计或适配的图书却极为匮乏。现有图书在内容深度、呈现形式(如大字本、图画书、互动书、无障碍设计等)、主题针对性等方面,难以有效匹配残障儿童的特殊需求。待新场地更换完毕后,书馆将可容纳约50名学生。目前,馆内尚未配置电脑、扫码枪等设备;由于清水湾社区站暂未对外公开运营,日常进馆阅读的人数也相对较少。在运营方面,课程与活动的设计需充分考量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贴合他们的需求。不过,残障儿童的管理仍存在较大难度,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申请原因:我们为残疾人康复中心申请2025童书乐捐计划的图书资源,核心是希望为这里的残障儿童搭建一个更适配的阅读世界。这些孩子因身体或认知上的特殊性,日常能接触到的、真正贴合他们需求的读物极少——普通童书的叙事节奏、认知难度往往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而适合他们的辅助阅读类、认知启蒙类、情绪引导类书籍又十分匮乏,导致很多孩子始终没能建立对阅读的兴趣,甚至对书籍产生距离感。康复中心的书馆虽已起步,但专业童书的缺失一直是最大短板。若能获得乐捐计划的图书支持,不仅能填补这一空白,让孩子们通过适龄读物感受文字与图画的温度,更能借助书籍帮他们拓宽认知边界、培养阅读习惯,甚至在潜移默化中辅助康复训练。对这些孩子而言,合适的图书不仅是“读物”,更是陪伴成长的“桥梁”,能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被理解的温暖,以及探索世界的勇气。这正是我们申请资源最迫切的初衷。
——收到图书后的安排:若能接收童书乐捐计划提供的图书,我们将从三个维度制定具体使用计划: 1. 分类整理,建立专属书架 按残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如视障、自闭症、智力障碍等)对图书进行分类,设立“触摸认知区”“情绪绘本角”“简易文字阅读区”等专属区域,确保每个孩子能快速找到适配读物。同时标注书籍的适用群体和核心功能(如“社交启蒙”“感官训练”),方便家长和康复师引导阅读。 2. 结合康复需求,融入日常活动 日常借阅:面向社区残障儿童及家庭开放免费借阅,每周统计借阅数据,动态调整图书摆放和补充方向。 主题活动:每月开展1场“阅读+康复”活动,例如用情绪绘本辅助自闭症儿童识别情绪,用触摸书帮助视障儿童感知世界,让图书成为康复训练的辅助工具。 志愿者参与:由残障儿童志愿者参与图书整理、借阅登记,通过实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