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镇虎陈小学,创办于1949年,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地方名校。现位于慈圣镇北1.5千米处,与风景秀丽的商周运河毗邻。学校占地面积为6321平方米,共有6个教学班。学校现有15名教师,150名学生,大部分为乡村留守儿童,每个班级设有图书角。由于本校课外图书比较少,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同学们对课外知识的需求。因为我校课外图书比较少,没有设立图书馆,每个班级的图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内,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班图书借阅,师生借阅通过班级图书管理员记录在借阅记录本上。班级图书数量比较少,无法满足孩子们正常的课外阅读需求。核心目的
——申请原因: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优质童书,助力他们获得平等的阅读机会,通过书籍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兴趣、促进认知发展。 具体原因: 弥补资源缺口:书籍数量不足、种类单一,乐捐的图书能直接补充这些缺口。 助力教育公平:优质童书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捐赠可减少因地域、经济差异导致的阅读资源不平等,让更多孩子接触到适合成长阶段的读物。 培养阅读习惯:童年时期的阅读体验对终身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乐捐图书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 传递关爱与希望:图书捐赠不仅是物质支持,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温暖,增强他们的成长动力。 总之,申请该计划的图书资源,本质上是为了让更多儿童通过阅读获得成长的力量,推动形成重视儿童阅读的社会氛围。
——收到图书后的安排:当接收到童书乐捐计划提供的图书后,,让图书发挥最大价值:如下计划 一、图书整理与分类 1快速清点:收到图书后,第一时间组织老师、学生志愿者共同开箱,按照书目清单快速清点图书数量,确认是否有缺失或错发。 2精细分类:按照年龄段(低年级、高年级)、学科类型(文学、科普、艺术等)、书籍形式(绘本、故事书、工具书等)进行细致分类。比如将《小王子》《夏洛的网》等经典儿童文学归为文学类;《神奇的校车》《万物简史》(儿童版)等归为科普类。分类完成后,在每类图书上贴上醒目标签,便于后续查找与管理。 3建立目录:使用电子表格,如Excel,详细记录每本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号、捐赠来源、适合年龄段等信息,形成电子化的图书目录,方便检索。同时,打印纸质目录,放置在图书存放处显眼位置。 二、阅读推广活动策划 1 主题阅读月:每月设定不同阅读主题,如“科普探索月”“文学经典月”“历史文化月” 。在“科普探索月”,组织学生阅读《时间简史》(儿童版)、《昆虫记》等科普图书,并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小实验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图书漂流:设置图书漂流角,鼓励学生自主登记借阅图书,在班级、年级间进行漂流阅读。定期开展“图书漂流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3 亲子阅读: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如“亲子共读一本书”,每月推荐一本亲子共读书目,如《爱的教育》,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撰写亲子阅读心得,并在学校公众号或家长群中分享优秀心得 三、阅读反馈与持续改进 1阅读记录:为每个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记录学生每月阅读的图书名称、阅读时长、阅读心得等信息。 2学生反馈:每月开展一次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图书种类、阅读活动的意见与建议,如学生希望增加科幻类图书,学校就可以在后续采购或募集时予以考虑。